河南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基地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與《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依托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資源優勢,以科學教育、科學普及、提高科學素質為主要任務,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特色資源,充分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職能,持續提升科普服務能力。經過基地科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基地科普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現將2024年度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考核自評如下: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有序有效
1.領導重視、精心部署。
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科普工作,成立了以基地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人為組長,辦公室主任為副組長,以基地中心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基地科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基地科普宣傳與教育工作。
2.分工有序、團結協作。
基地辦公室專職負責科普內容策劃、制作與編輯等,科學試驗科、經營服務科、培訓科等各科室聯動,負責科普活動的具體實施。
3.齊抓共管、協同共治。
基地高度重視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并加強和院相關處室、平原示范區相關政府部門的協調合作,進行政策引導,搭建信息平臺,認真總結推廣科普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強化科技培訓和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形成各方面齊抓共管、相互配合,共同開展農業科普宣傳工作的良好氛圍。
4.強化制度建設、狠抓規范管理。
結合基地工作實際,修訂完善《基地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培訓工作流程清單》等科普工作制度與規范,建立投訴監督機制和優秀師資庫、特色資源庫,持續完善培訓工作流程,科普志愿服務工作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各項制度與機制運行良好。
(二)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扎實有力
結合河南省農科院自身科研優勢、平臺優勢、人才優勢與本地區實際,充分發揮農業科研基地科普陣地作用,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具有農科特色科普品牌活動,利用新技術新媒體等手段提供互動講解或線上虛擬展示等服務,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倡導科學思想,厚植科技創新土壤,推動國民科學素質不斷提升。
1.基地全年對外開放365天,能夠提供團隊預約科普服務,每年服務公眾數均在1萬人次以上。2021年以來,累計接待各級參觀人員五萬余人次。
2.科普場所面積5萬余平米?;匾呀ǔ闪?081㎡專家公寓、12342㎡職工公寓、1.6萬㎡農業展覽中心和1.5萬㎡國際農業科技交流中心等輔助設施,擁有千人禮堂、百人教室,目前基地餐飲、各類客房、健身等服務設施齊全?;乜山蛹{1000名以上學生單日研學實踐、用餐、住宿。
3.展教資源定期更新。2024年,更新科普展板24塊,展品7個、宣傳條幅30余條,制作發放活動宣傳冊、資料2000份以上,并對基地內大小宣傳欄、宣傳牌、戶外LED做好更新和維護,定期更新、豐富科普宣傳欄、農業知識教育宣傳欄、農業科研成果展示欄等宣傳資料,活動受益人次5000余人次以上。營造了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同時也提升了基地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社會宣傳影響力。
(三)科普活動及服務深入開展
基地側重農民和青少年群體開展科普活動,堅持在科普教育服務雙減、培育高素質農民工作中主動作為,依托科研集聚優勢,強化研究所、科普場館、學校、農民之間的工作聯動,開展農技講座、科普研學及農業實踐活動。組織開展了科技開放日、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科普服務活動4場,參與人數3000余人;開展青少年團體科普研學14場,計1898人次;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經營管理型培訓等科普培訓43期,計2948人次。
同時,河南省農科院充分利用自身平臺優勢、人才優勢、成果優勢,積極開展進鄉村、進校園等“走出去”科普活動:其中開展科普“進鄉村”科普活動8個,參與人數300余人;開展科普“進校園”科普活動1個,參與人數400余人。并與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龍源小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2所學校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
(四)重要主題日科普活動
1.春季科技開放日活動
4月3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示范推廣處聯合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開發基地舉辦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春季科技開放日活動,本次活動以“走進田間課堂認識現代農業”為主題,以河南省農科院科技成就展、主要糧食作物田間試驗及科研設施展、優質果蔬栽培技術與模式展等為主要內容,通過專家宣講、實地觀摩、互動體驗、發放宣傳資料等主要活動形式,讓青少年走進農業科技殿堂,在研學實踐中激發對農業科學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升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讓主題豐富且具有農科特色的科普活動真正助力“雙減”落實見效,推動新時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創新。
2.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5月30日,在我國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基地管理中心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節,開展了以“崇尚科學 科技為民”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旨在響應落實張新友院長在河南省“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的《致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精神,通過展板展示、條幅標語、科普資料發放等形式,為宣傳我院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科普災害應急管理技術、弘揚科學家精神等貢獻基地力量。
3.科普研學聯合行動
6月2日,河南省農科院聯合文化路一小在基地開展科普研學活動。在科研人員的講解下,師生們先后參觀了小麥試驗田、掛藏室,詳細了解小麥種植、育種、考種的相關知識;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同學們又動手完成小麥選種收割、脫粒、稱重等工作??破宅F場氣氛活躍、互動熱烈,專家們的講解在同學們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播下熱愛農業的種子,希望未來涌現出一批農業科學家,讓農業科研事業薪火賡續。
(五)新媒體平臺科普資源不斷豐富
一是河南省農科院網站開設“科技服務專欄”,截止2024年12月31日,2024年發布科普資訊41篇,鏈接:https://www.www.linear-unite.com/category-406.html?page=3;院縣共建工作簡報167篇,鏈接:https://www.www.linear-unite.com/cgtg/category-10278.html;政策法規13篇,鏈接:https://www.www.linear-unite.com/cgtg/category-339.html;科研動態13篇,鏈接:https://www.www.linear-unite.com/kygl/category-348.html。
二是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聯合中原農資寶典共同推出“農科大講壇”,為廣大農戶宣講培訓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甘薯、朝天椒、蔬菜、葡萄等作物高產管理及病蟲害防控技術,2024年推出科普講座12期。鏈接:https://wx.vzan.com/live/page/768262103?f=channelpage&fr=
三是積極組織編制各類技術方案(指導意見、管理措施等),并通過院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河南農科”、“農科大講壇”、網站科普專欄、技術手冊、協作工作群等渠道向社會公開和發布,涉及農業科技、農耕文化等相關的科普視頻、書籍、課程等科普資源,提升技術指導效果,受到外界一致好評。
(六)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近年來,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集成先進技術成果,依托人才和基地優勢,每年組織300余名科技人員,深入全省60多個縣(市、區)農業生產一線,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建立現代農業示范樣板,通過創建農村科技示范基地、實施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組織科技服務和培訓、開展多層次的科技合作。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1.經費管理。依照基地目前現行制度,每年科普活動運行經費相對固定,主要由科技廳、農業廳及科協批準立項的科普項目、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等組成,每年約100萬。其中,科普基地提能項目約5-6萬元;2024年河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專項經費123.75萬(275人)??破战涃M均嚴格落實財務制度,財務資料完整,會計核算規范。
2.人員保障?;卦O有科普服務負責人和聯絡人,以基地中心全體職工為主體,以我院24個研究所科技工作志愿者為輔,形成一支76人組成的跨單位、跨學科的專兼職科普工作隊伍,其中,專職科普人員13名,兼職科普人員63名,同時結合基地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與優秀企事業、勞動合作社等優秀群團組織合作,建立優秀教師特聘制度,聘請退休教師(干部)、社會能工巧匠、勞模、專家、名師、非遺傳承人、鄉土專家等擔任科普教育兼職教師,構筑專兼結合、知識結構合理的科普教育志愿共同體,為我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多層次、多學科的技術支持與服務。
二、特色工作
結合河南省農科院科研集聚優勢與本地區實際,充分發揮農業科研基地科普活動陣地作用,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活動。
一是開展農科特色科普活動。以河南省農科院科技成就展,主要糧食作物田間試驗、智慧農業展,優質果蔬、中藥材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與模式展示等為主要內容,通過專家宣講、田間觀摩、互動體驗、科普知識搶答賽等活動,讓青少年融入農業科研場景,體驗農業科研工作,近距離感受科技賦能帶來的農業科研魅力,在研學實踐中提升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讓主題豐富且具有農科特色的科普活動真正助力“雙減”落實見效。
二是通過對外合作積極推進科普宣傳與科技推廣?;刈⒅丶夹g集成,突出農業標準化的示范引領,以優質、安全、綠色導向,示范推廣了一批新品種種植技術、節水節肥技術、綠色防控技術等。
三是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拓展客容納能力,為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技術培訓提供基礎保障。
三、問題與不足
一是科普活動的受眾與參與度仍有待提高,現階段,科普活動受眾輻射范圍仍為基地周邊學校及鄭州、新鄉等部分地區,輻射人群受限。
二是科普活動內容的多樣性、靈活性不夠,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形成“線上+線下”多渠道聯動的宣傳方式有待創新。
四、下階段工作思路
一是加大科普工作投入力度。創新科普形式、豐富科普內容,挖掘優質客戶,持續不斷提高科普工作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二是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定期舉辦科普工作者培訓班,提高科普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建立科普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大家參與到科普工作中來。
三是拓寬科普渠道與形式。充分發揮基地資源優勢,開展科普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科普內容的傳播范圍。
五、工作建議
(一)科學編制工作指標,加強評估與監督。在關注數據指標的同時,還應考慮到科普基地的創新性與質量,鼓勵科普基地在內容、形式等方面創新實踐。
(二)加強科普資源供給。建立激勵機制與評價機制,推動科普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優化科普資源整合。鼓勵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科普基地建立聯系,通過平臺共建、資源互享、業務融通,整合科普教育資源,形成科普工作合力,不斷提升科普供給能力、持續放大科普服務效能。
附件:基地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
附件: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
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簡介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所屬的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位于河南省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占地5756畝,分為農業科學試驗區、農業科技成果中試區和現代農業展示區三大功能區。依托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資源優勢,以科學教育、科學普及、提高科學素質為主要任務,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農業特色資源,充分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與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職能,持續提升科普服務能力。
基地自開展科普教育與實踐活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先后獲得“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連續3年獲得“河南省年度優秀科普教育基地”榮譽,成為第四屆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聯盟副主席單位,并與多個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常態化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具有豐富的科普培訓、勞動教育、研學實踐經驗。
基地開放時間:全年 09:00-17:00